现今,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逐渐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标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纺织产业能否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完成华丽的功能化转型?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研发成果中一探究竟。EPFL开发出新型弹性纤维或改变智能服装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开发了一种由弹性体制成的微型纤维,该纤维可以检测到最轻微的压力和应变,在恢复初始形状前可以承受接近5倍的变形,这些特点都足以保证其完美地应用于智能服装、假肢,以及机器人的人工神经。
当该纤维被作为人造神经整合到了机器人的手指中,机器人的手指接触到物体时,纤维中的电极就会传递有关机器人与周围环境的触觉互动的信息。此外,此项技术也可以开发直接集成到服装中的触摸键盘。LED和传感器被直接织入纺织纤维或可实现健康监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将发光二极管(LED)和传感器直接织入了纺织级聚合物纤维中,该工艺可用于光通讯和健康监测的新型可穿戴技术。研究团队将这些二极管纤维放进标准的家用洗衣机中测试了它们的耐用性。研究表明,可以在包含光探测和发光纤维的两种纺织品之间建立起双向光通讯链接。不仅如此,这种智能纺织品也可用于测量穿戴者的心率。 特拉华大学新型纳米传感器催生可穿戴的智能纺织品未来的“智能服装”可能会使用具有传感技术的织物,传感器可以制作在鞋子的鞋底或衣服上,随时检测人体运动状态。特拉华大学研究小组利用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电泳沉积技术(EPD),在纤维上制备了神经状导电纳米复合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触摸感,厚度只有250-750纳米,并且只会给传统的鞋或衣服增加大约1克的重量,目前并已在Kevlar、羊毛、尼龙、氨纶和聚酯等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上进行了测试。这项技术在运动医学、以及评估儿童运动障碍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韩国研究人员利用天然蚕丝开发出耐高温丝基电子纺织物天然蚕丝由生物高分子蛋白链组成,即使在极高的温度下(高达2800 ℃)也能保持结构稳定。韩国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特性把蚕丝蛋白质经过热处理和拉伸处理后制造成电子纺织品,可以用于制作新一代便携、灵活的电子设备,特别是嵌入在服装、包装或其他物体中的电子设备。壳聚糖水凝胶改性纺织品医学领域新突破壳聚糖是甲壳质的衍生物,而甲壳质是甲壳类壳和外骨骼中常见的物质。壳聚糖对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有很好抑制效果。为了抑制微生物在医用纺织品上生长,Mariem Trad及其同事采用壳聚糖合成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水凝胶,并应用于离子活化纤维素纤维,以提高这些纤维的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用水凝胶处理的纺织品也表现出增强的吸湿性并保持其水蒸汽高渗透性,且不影响其使用性能。
组委会报名处:中博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浩13311472034(24小时优先)
E-mail:1395590814 qq.com(兼微信)